栀花

【汇总】钩弋夫人的文学典故

钩弋夫人的文学形象没有陈后李夫人在文学中运用的多,但是古代神话小说特别喜欢写她,她与东方朔李少君等几人都是神话小说的常客。


1.尧母门

《汉书·外戚传》:

拳夫人进为婕妤,居钩弋宫,大有宠,太始三年生昭帝,号钩弋子。任(妊)身十四月乃生,上曰:“闻昔尧十四月而生,今钩弋亦然。”【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】



2.立子杀母

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

上居甘泉宫,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。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。后数日,帝谴责钩弋夫人。夫人脱簪珥叩头。帝曰:“引持去,送掖庭狱!”夫人还顾,帝曰:“趣行,女不得活!”夫人死云阳宫。时暴风扬尘,百姓感伤。使者夜持棺往葬之,封识其处。

其后帝闲居,问左右曰:“人言云何?”左右对曰:“人言且立其子,何去其母乎?”帝曰:“然。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。往古国家所以乱也,由主少母壮也。女主独居骄蹇,淫乱自恣,莫能禁也。


《魏书·卷十三·列传第一》:

钩弋年稚子幼,汉武所以行权,魏世遂为常制。子贵母死,矫枉之义不亦过哉!



3.手握玉钩与藏钩戏

《列仙传》:

钩翼夫人者,齐人也,姓赵。少时好清净,病卧六年,右手拳屈,饮食少。望气者云:“东北有贵人气。”推而得之。召到,姿色甚伟。【武帝披其手,得一玉钩,而手寻展】,遂幸而生昭帝。后武帝害之,殡尸不冷,而香一月间。后昭帝即位,更葬之,棺内但有丝履。故名其宫日钩翼。后避讳,改为弋庙。闱有神祠、阁在焉。


ps:手握玉钩不是出自正史,是神话小说列仙传。


此外,藏钩戏的起源也有说法是来源于钩弋夫人

辛氏《三秦记》:昭帝母钩弋夫人手拳而国色,帝披之得钩,夸人学藏钩亦法此,钩亦作驱。


《宋书·符瑞志》:“汉武赵婕好,家在河间,生而两手皆拳,不可开。武帝巡幸河间,望气者言,此有奇女子气。召而见之,武帝自披其手,即时申,得一玉钩。由是见幸,号拳夫人。”由是,汉世有藏钩之戏。


《太平御览》引《三秦记》:汉武钩弋夫人手拳时,人效之,目为藏钩戏也。


《独异志》:汉武钩弋夫人,姓赵氏。手本拳,帝纳后,以后伸之,遂展。


《荆楚岁时记》:

岁前,又为藏彄之戏。 按:周处《风土记》曰:“醇以告蜡,竭恭敬于明祀。乃有藏彄。腊曰之后,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彄,分二曹以校胜负。”辛氏《三秦记》以为钩弋夫人所起。周处、成公绥并作“彄”字。《艺经》、庾阐则作“钩”字,其事同也。俗云此戏令人生离,有禁忌之家则废而不修。



4.钩弋夫人死后尸解,飘出香气

《搜神记》:初,钩弋夫人有罪,以谴死,既殡,尸不臭,而香闻十余里。因葬云陵,上哀悼之。又疑其非常人,乃发冢开视, 【棺空无尸,惟双履存一云】。昭帝即位,改葬之,棺空无尸,独丝履存焉。


《列仙传》:

钩翼夫人者,齐人也,姓赵。少时好清净,病卧六年,右手拳屈,饮食少。望气者云:“东北有贵人气。”推而得之。召到,姿色甚伟。武帝披其手,得一玉钩,而手寻展,遂幸而生昭帝。后武帝害之,【殡尸不冷,而香一月间】。后昭帝即位,更葬之,【棺内但有丝履】。故名其宫日钩翼。后避讳,改为弋庙。闱有神祠、阁在焉。


《汉武帝内传》:

【既殡不见,香闻十余里】。因葬之云陵。帝甚哀悼,又疑其非常人,乃发冢开视,【空棺无尸,唯衣履存焉】。乃为起通灵台於甘泉。常有青乌集台上往来。至宣帝时乃止。



5.青鸟

《汉武帝内传》:

既殡不见,香闻十余里。因葬之云陵。帝甚哀悼,又疑其非常人,乃发冢开视,空棺无尸,唯衣履存焉。乃为起通灵台於甘泉。【常有青乌集台上往来】。至宣帝时乃止。


《三辅黄图》:王褒《云阳宫记》曰:“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,尸香闻十余里,葬云阳。武帝思之,起通灵台于甘泉宫。有一青鸟,集台上往来,至宣帝时乃不至。”



6.玉燕钗

《汉武洞冥记》:

有青鸟,赤头,道路而下,以迎神女。神女留玉钗以赠帝,帝以赐赵婕妤。至昭帝元凤中,宫人犹见此钗。黄諃欲之,明日示之,既发匣,有白燕飞升天。後宫人学作此钗,因名玉燕钗,言吉祥也。


《述异记》:

汉武帝元鼎元年,起招灵阁,有一神女,留一玉钗与帝,帝以赐赵婕妤。至昭帝元凤中,宫人见此钗,光瑩甚异,共谋欲碎之。明视钗匣,唯见白燕,直升天去。后宫人常作玉钗,因名玉燕钗。

评论

热度(5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